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不管走得多远
家乡永远是最眷恋的归宿
当背起行囊返回家乡
背着的不只是行李
还有对家乡的热爱和乡村振兴的期望
又是一年返乡时
你是否准备好投身家乡沃土
来一场和家乡的“实践”重逢

快来吧!
2023年郏县大学生
“返家乡”社会实践等你归来!
让我们一起返回家乡参与实践
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服务家乡、服务人民中学思践悟,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团县委决定开展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面向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征集实践岗位。
一、征集时间
2023年6月9日-2023年6月16日
二、征集要求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积极提供优质实践岗位,申报的实践岗位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特点,做到人岗相适。有利于大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发挥自身特长,进一步提高活动参与度和覆盖面。
三、岗位实践时间
拟定为2023年7月-8月,具体服务时间由用人单位和实习生商议决定,单位需累计提供不少于30天实践时长的岗位。
四、岗位实践内容
紧紧围绕“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化”的阐释,通过家乡为纽带,把《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报道作为社会实践行动指南和生动教材,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1.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
2.就业实习。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
3.乡村振兴。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
4.基层治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动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街道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团干部,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5.政策宣讲。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相关内容,把政策解读与群众身边生产生活变化相结合,利用面对面、小范围、互动式宣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事例宣传国家惠民政策。
6.科技创新。运用自身专业知识,结合返乡地特色产业,组织交流座谈,加强新科技、新技术在本地区推广应用,助力家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文化传承。组织学生探究郏县特色文化,用好郏县丰富资源,讲好郏县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8.学业帮扶。动员大学生以线上线下方式,围绕思想引领、学业辅导、情感交流等内容,帮助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顺利完成学业。
9.应急防汛。配合当地党委政府,组织返乡大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参与安全教育、应急演练、隐患排查、应急值守、人员转移、卫生防疫、后勤保障、环境整治、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工作。
10.公益服务。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弱助残、敬老爱老、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11.生态环保。组织开展“青春碳路,豫来豫美”河南青少年志愿宣讲、净滩行动、植绿护绿、垃圾分类等青少年生态环保活动。
五、工作要求
1.用人单位要把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岗前培训,并为实习大学生购买意外保险。
2.申报的社会实践岗位须符合劳动法等相关规定,充分考虑大学生特点,做到人岗相适。
3.实践期满后,由实践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考核鉴定,给予实践证明。
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确定实践岗位,并于6月16日前发送至邮箱pdsjxtw@163.com。6月下旬团县委将通过微信公众号“郏县共青团”发布实践岗位,届时郏县籍在校大学生可通过“向基层报到”小程序查看并参与报名。
社会实践岗位征集表
联系方式:
共青团郏县委员会
电话:0375—5172238